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挑战。
为了客观评价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探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本文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为题,对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首先,对县域经济、综合评价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意义;其次,梳理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现状,并对主要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述,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综合评价;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1.1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指在县一级行政区域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1.2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指运用多种定量和定性方法,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价,以得出其总体价值判断的过程。
1.3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水平和潜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政府制定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区域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竞争力等方面。
例如,Hirschman(1958)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理论,解释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Myrdal(1957)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论”,认为落后地区会陷入恶性循环;Porter(1990)提出了“钻石模型”,分析了区域竞争优势的来源。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